纱帽石奇异像是孙悟空,几天前乘座汽车,从渝澳大桥通过时,汽车沿着弧形引桥,到达渝澳大桥时,惊奇发现,嘉陵江边,嘉陵江大桥旁边,轻轨下,屹立于江边的纱帽石,由远到近,怎么观看有点像是孙悟空。显得难以置信,有些奇特哟。由于汽车行驶速度较快,加上长焦镜头与相机不防抖,显得拍摄图片不是十分清晰,但是大概轮廓能够想到,有些几分想像。
几年前,30余位文物爱好者走进纱帽石考古现场,重温这段渐被遗忘的历史。这也是重庆市第二届“文化遗产宣传月·走进考古现”场的系列活动之一。
纱帽石高约13米,宽约11米,厚约9米,因外观酷似中国古代乌纱帽而得名。纱帽石石壁四周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石刻,其中在面朝嘉陵江一面较高处赫然可见“董公死难处”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。
董公何许人也?根据《明史》、《巴县志》、《重庆府志》等文献记载,明天启元年(公元1621年),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起兵造反,短时间内,叛军兵锋强盛,一度攻陷重庆、四川和贵州等地区的多处州县。
在此危机时刻,辞官归乡多年的重庆府合州乡绅、前安定县知县董尽伦变卖家产,组织义军对此反叛行径进行坚决抵抗。董尽伦坚守合州,解围铜梁,并率部反攻重庆,却不幸在重庆之战中战殁于嘉陵江纱帽石旁。平叛成功后,明朝吏部侍郎之子到纱帽石上镌刻“董公死难处”五个大字。
关于董公之死,以前普遍认为的说法是他孤军深入,中了叛军埋伏,在纱帽石旁壮烈牺牲。不过重庆市考古所所长助理林必忠今日称,根据考证,可能另一种说法更准确:那就是董尽伦在佛图关一带中了埋伏,后被押到纱帽石旁,被沉江而死。不过林必忠表示,不管是哪种说法,都无碍董公作为英雄重庆人的事实。
“以前说到重庆英雄,就只知道巴将军巴蔓子,现在才知道,原来还有个董尽伦。”不少走进考古现场的文物爱好者,都对重庆英雄之城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附图:
评论